木马程序是病毒吗_人类木马程序查病毒思维

hacker|
263

我想知道木马病毒的一些知识?

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病毒程序,该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它可以在人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控制你或者监视你。那怎么知道木马隐藏在哪里呢!

1、集成到程序中

其实木马也是一个服务器-客户端程序,它为了不让用户能轻易地把它删除,就常常集成到程序里,一旦用户激活木马程序,那么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绑定到某一应用程序中,如绑定到系统文件,那么每一次Windows启动均会启动木马。

2、隐藏在配置文件中

木马实在是太狡猾,知道菜鸟们平时使用的是图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统,对于那些已经不太重要的配置文件大多数是不闻不问了,这正好给木马提供了一个藏身之处。而且利用配置文件的特殊作用,木马很容易就能在大家的计算机中运行、发作,从而偷窥或者监视大家。不过,现在这种方式不是很隐蔽,容易被发现,所以在Autoexec.bat和Config.sys中加载木马程序的并不多见,但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哦。

3、潜伏在Win.ini中

木马要想达到控制或者监视计算机的目的,必须要运行,然而没有人会傻到自己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运行这个该死的木马。当然,木马也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人类是高智商的动物,不会帮助它工作的,因此它必须找一个既安全又能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的地方,于是潜伏在Win.ini中是木马感觉比较惬意的地方。大家不妨打开Win.ini来看看,在它的[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后面是空白的,如果有后跟程序,比方说是这个样子:run=c:\windows\file.exe load=c:\windows\file.exe这时你就要小心了,这个file.exe很可能是木马。

4、伪装在普通文件中

这个方法出现的比较晚,不过现在很流行,对于不熟练的windows操作者,很容易上当。具体方法是把可执行文件伪装成图片或文本----在程序中把图标改成Windows的默认图片图标, 再把文件名改为*.jpg.exe, 由于Win98默认设置是"不显示已知的文件后缀名",文件将会显示为*.jpg, 不注意的人一点这个图标就中木马了(如果你在程序中嵌一张图片就更完美了)。

5、内置到注册表中

上面的方法让木马着实舒服了一阵,既没有人能找到它,又能自动运行,真是快哉!然而好景不长,人类很快就把它的马脚揪了出来,并对它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但是它还心有不甘,总结了失败教训后,认为上面的藏身之处很容易找,现在必须躲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于是它想到了注册表!的确注册表由于比较复杂,木马常常喜欢藏在这里快活,赶快检查一下,有什么程序在其下,睁大眼睛仔细看了,别放过木马哦: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所有以“run”开头的键值;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所有以“run”开头的键值;HKEY-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所有以“run”开头的键值。

6、在System.ini中藏身

木马真是无处不在呀!什么地方有空子,它就往哪里钻!这不,Windows安装目录下的System.ini也是木马喜欢隐蔽的地方。还是小心点,打开这个文件看看,它与正常文件有什么不同,在该文件的[boot]字段中,是不是有这样的内容,那就是shell=Explorer.exe file.exe,如果确实有这样的内容,那你就不幸了,因为这里的file.exe就是木马服务端程序!另外,在System.ini中的[386Enh]字段,要注意检查在此段内的“driver=路径\程序名”,这里也有可能被木马所利用。再有,在System.ini中的[mic]、[drivers]、[drivers32]这三个字段,这些段也是起到加载驱动程序的作用,但也是增添木马程序的好场所,现在你该知道也要注意这里了。

7、隐形于启动组中

有时木马并不在乎自己的行踪,它更注意的是能否自动加载到系统中,因为一旦木马加载到系统中,任你用什么方法你都无法将它赶跑(哎,这木马脸皮也真是太厚),因此按照这个逻辑,启动组也是木马可以藏身的好地方,因为这里的确是自动加载运行的好场所。动组对应的文件夹为:C:\windows\startmenu\programs\startup,在注册表中的位置: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Folders Startup="C:\windows\startmenu\programs\startup"。要注意经常检查启动组。

8、隐蔽在Winstart.bat中

按照上面的逻辑理论,凡是利于木马能自动加载的地方,木马都喜欢呆。这不,Winstart.bat也是一个能自动被Windows加载运行的文件,它多数情况下为应用程序及Windows自动生成,在执行了Win.com并加载了多数驱动程序之后开始执行(这一点可通过启动时按F8键再选择逐步跟踪启动过程的启动方式可得知)。由于Autoexec.bat的功能可以由Winstart.bat代替完成,因此木马完全可以像在Autoexec.bat中那样被加载运行,危险由此而来。

9、捆绑在启动文件中

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制作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10、设置在超级连接中

木马的主人在网页上放置恶意代码,引诱用户点击,用户点击的结果不言而喻:开门揖盗!请你不要随便点击网页上的链接,除非你了解它,信任它。

人类木马程序的特征

       今日第二天阅读李欣频的《人类木马程序》,第二章“人类木马程序的特征”。一边看,一边思考,里面有很多新鲜词汇,我觉得好的都摘抄下来,以及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这个章节主要叙述了人类木马程序的六大特征,在我仔细拜读的过程中,也在慢慢扫描自己身上的木马,进而察觉,通过扫毒软件清除自带木马。那么接下来我讲述一下哪六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让人误以为是真的,以为是不可改变的真理、真相。

       绝大部分的木马程序都是被所谓的“正面信念”包裹着,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是要往正向走,所以 对于表面看似正向的讯息没有警觉 ,木马程序通常不会被我们的防御系统挡在外面,这就是为什么正面思考很多时候反而变成了锁住自己的木马程序。

       作者用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举例说明其中暗藏的木马程序模组。“吃得苦中苦”暗藏着不自信之择苦模组;“方为人上人”暗藏着怕落后模组。

       我是一个矛盾的人,时而自信时而自卑。如果是我一直重复练习,比较熟练的领域,我确实可以表现出来自信,毕竟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比如舞台,我就会自卑,我想着自己的普通,穿着普通,气质普通,个子也不高,你看,我在写这些的时候,这些不自信模组就在无意识中进入了我的大脑。

       我又不想努力,不想去学习穿搭,因为要花钱,于是我就想着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吧,只能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蹦跶,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自信一会,因为出了舒适圈我就会开始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

       当我看到别人参加了什么线下课程,看到别人又通过什么方式变现了,又get到了什么新技能,又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这些都会让产生怕落后的木马程序。

       我知道我要觉察自己的这些木马程序,然后 通过学习,通过接纳的方式清除这些木马程序。

        第二个特征:让人只选择看到、听到与这组木马程序相符合的概念,不符合此概念的,既看不到,也听不到,可称之为“不注意视盲、耳聋”。

       在爱情里、婚姻里,误会可以让人冲昏头脑。有一对夫妻,突然有一段时间,老公经常夜不归宿,按照老公的说法是天天在公司加班(估且是真的)。老婆觉得不放心,有一天晚上在老公公司楼下等他,看到老公出来还挺高兴的,觉得真的在加班。让人没想到是老公居然和自己的闺蜜一起出来,然后闺蜜还上了他的车。这个故事接下来的结局,大家可以想象,妻子很可能大闹一场,认为老公是不是在外偷情,这个时候妻子的大脑已经被植入了怀疑模组,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完全不想听丈夫的解释。

       第三个特征:有竞争与评比标准,让人变得有压力,感觉能量萎缩、不开心、扭曲本貌、自责自己不够好,以为未来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当事人会抓着木马程序不放,也不愿改变,因为他以为这是可以激励让自己更好、不断前进向上的信念。

       当你带着“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焦虑频率时,木马就会进入你心城中的洞缺,创造出各种让你花钱、花时间、花生命的开始。我们经常会看到整容上瘾的新闻,整完鼻子,整嘴唇,各种整,最后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觉得自己不够好,想通过学习来改善自己,于是只能去付费,认为付费了自己就可以学到很多,但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学到,更焦虑了。因为各种上课让自己负债累累,内心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付出了好多,很努力,却不知已中焦虑、觉得自己不被爱的木马程序模组。

       我每年都去考试,但是每年都因为时间,因为自己内心不够强大而考不过。于是总想着去哪报个班,报完线上班,报线下班,想着花钱了我就会更加努力,肯定就可以考过了。最后发现越报课越焦虑,越焦虑越考不过,原来我中木马程序多年却不知道,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们要自己主动去觉察木马程序,然后将阻碍成长的木马程序清除。

       人和人比气死人,当我们一旦把自己和别人比,焦虑木马程序马上植入,我们的行为举止又将引来自毁模组,这一系列的“鬼打墙”让我们真的像旋转木马一样,一直在原地打圈圈,无法往前前进。

       第四个特征:想要达到的目标与内在潜藏的木马程序冲突却不自知,就像一支箭无法同时射向两个靶心,内在所欲与外在行为来回拉扯的“矛盾性”,导致梦想永远不会聚焦成真。

       人一旦中了木马程序,内心真正想要的,与木马程序内建的方向会形成相违的状态,而当事人浑然不知。学习了演讲后,发现人性真是这样,很多人都是这样矛盾的活着。明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非常渴望舞台,但是你要真有机会上台,你就发憱、害怕、胡思乱想,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备孕未果,她和先生检查身体都没有任何问题。我问她:“如果现在有了孩子,你最害怕什么?”她不假思索的说:“我害怕失去自由,害怕房贷,害怕没有工作,害怕没有钱。”你看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问题所在,内心想要的和木马程序内建反向不一致,这些问题就是搜出卡在你和愿望之间的木马程序的强力扫毒软件。

        愿望不在未来或者远方,而应该转向聆听内在真正渴求的声音。当我们有愿望时,问自己:我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能把自己调整成已完成的频率状态吗?

        第 五个特征:木马程序被内建成功后,当事人会无意识、不经思考地直接反应、说话、动作、行为,而越来越偏离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且中了一个主要模组之后,会导致自己的关系网络,包括家庭关系、伴侣关系、人际关系、工作事业、财富资源、身体健康……全方位都一起联动出问题。

       只要是对未到的未来预设“负向频率”,都是木马程序。一旦木马程序内建完毕,往往会使当事人形成“快速且自动化无意识”的处理方式。除非当事人觉察并中止,否则就会以木马程序所发射的频率为聚焦目标,来建构接下来的实相---我们的习惯就是我们自身推定的结果。

      第六个特征:让人从这组木马程序,开始启动一连串“追逐虚幻不实目标”的过程,无穷无尽直到崩盘或筋疲力尽为止,这会浪费非常多的生命时间,甚至严重到自弃自毁。

      在你觉察到自己或者别人又是重复“鬼打墙”般的话语与行为时,请先用“是爱还是恐惧”来做初步筛选。

      比如我想去参加一个训练营的复训,这大概是第三次复训吧,我是出于内心真正想学习,是为了好玩,为了自己开心,还是为了让自己不落后别人。这是初步筛选,我是因为焦虑而上的这个课,那么我是带着焦虑的频率去的。

       看到这里,终于懂了一点李欣频每次在直播的时候说的调频是什么意思了。当潜意识和无意识层保持一致,我们就没有木马程序。初步筛选没有成功,还可以进行深度快筛法,如果不去上这个课,行吗?如果不上这个课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这就算是中了木马程序,因为在内心过度依赖这个课带来的开心学习。

       在清除木马程序之前,所有“努力向前”都是在强大你的木马,直到你被耗尽能量,完全锁死。

杀毒软件查找病毒的原理是什么?怎么判断的?

常用的反病毒软件技术

特征码技术:基于对已知病毒分析、查解的反病毒技术

目前的大多数杀病毒软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特征码查毒方案与人工解毒并行,亦即在查病毒时采用特征码查毒,在杀病毒时采用人工编制解毒代码。

特征码查毒方案实际上是人工查毒经验的简单表述,它再现了人工辨识病毒的一般方法,采用了“同一病毒或同类病毒的某一部分代码相同”的原理,也就是说,如果病毒及其变种、变形病毒具有同一性,则可以对这种同一性进行描述,并通过对程序体与描述结果(亦即“特征码”)进行比较来查找病毒。而并非所有病毒都可以描述其特征码,很多病毒都是难以描述甚至无法用特征码进行描述。使用特征码技术需要实现一些补充功能,例如近来的压缩包、压缩可执行文件自动查杀技术。

但是,特征码查毒方案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特征码的描述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从长达数千字节的病毒体中撷取十余字节的病毒特征码,需要对病毒进行跟踪、反汇编以及其它分析,如果病毒本身具有反跟踪技术和变形、解码技术,那么跟踪和反汇编以获取特征码的情况将变得极其复杂。此外,要撷取一个病毒的特征码,必然要获取该病毒的样本,再由于对特征码的描述各个不同,特征码方法在国际上很难得到广域性支持。特征码查病毒主要的技术缺陷表现在较大的误查和误报上,而杀病毒技术又导致了反病毒软件的技术迟滞。

虚拟机技术:启发式探测未知病毒的反病毒技术

虚拟机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运行一定规则的描述语言。由于病毒的最终判定准则是其复制传染性,而这个标准是不易被使用和实现的,如果病毒已经传染了才判定是它是病毒,定会给病毒的清除带来麻烦。

那么检查病毒用什么方法呢?客观地说,在各类病毒检查方法中,特征值方法是适用范围最宽、速度最快、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本身的缺陷问题,它只适用于已知病毒,对于未知病毒,如果能够让病毒在控制下先运行一段时间,让其自己还原,那么,问题就会相对明了。可以说,虚拟机是这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虚拟机在反病毒软件中应用范围广,并成为目前反病毒软件的一个趋势。一个比较完整的虚拟机,不仅能够识别新的未知病毒,而且能够清除未知病毒,我们会发现这个反病毒工具不再是一个程序,而成为可以和卡斯帕罗夫抗衡的ibm深蓝超级计算机。首先,虚拟机必须提供足够的虚拟,以完成或将近完成病毒的 “虚拟传染”;其次,尽管根据病毒定义而确立的“传染”标准是明确的,但是,这个标准假如能够实施,它在判定病毒的标准上仍然会有问题;第三,假如上一步能够通过,那么,我们必须检测并确认所谓“感染”的文件确实感染的就是这个病毒或其变形。

目前虚拟机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文件型病毒。对于引导型病毒、word/excel宏病毒、木马程序在理论上都是可以通过虚拟机来处理的,但目前的实现水平仍相距甚远。就像病毒编码变形使得传统特征值方法失效一样,针对虚拟机的新病毒可以轻易使得虚拟机失效。虽然虚拟机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但是,pc的计算能力有限,反病毒软件的制造成本也有限,而病毒的发展可以说是无限的。让虚拟技术获得更加实际的功效,甚至要以此为基础来清除未知病毒,其难度相当大。

受病毒在理论上就是不可判定的这一根本前提的制约,事实上,无论是启发式,亦或是虚拟机,都只能是一种工程学的努力,其成功的概率永远不可达到100%。这是惟一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缺憾。

未来的反病毒技术:

虚拟现实

对于未来技术的展望可能只是一种近乎飘渺的幻想,但是就如同计算机病毒最初的描述出现在科幻小说里,虽然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目前仍在实现却仍未实现的技术,甚至还有许多我们根本未考虑到的因素。只要技术足够成熟,网络世界中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类似人工智能的反病毒技术。

未来反病毒的疑难之一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写出一个合理的程序来辨识和查杀病毒。病毒掌握了人类所掌握的一切,它同样能辨识和分析反毒程序,并对自身重新编程;而反毒程序要可能同样地对病毒进行探测,再进行自编程。病毒与反毒程序的角逐就变成了自编程能力的实现,而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网络空间紧张,甚至崩溃!

我们还可以考虑用另一种方式:人工进入计算网络世界的方法来查杀病毒。人有足够的智能和经验积累来完成对病毒的辨识和杀除,而这就只剩下建立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桥”的问题了。

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重点放在了对人与人的自然界交流方式———“感官”的计算机描述的实现上,它如同人们所有的知觉都最终传感给大脑,大脑对这种传感作出一种体验上的描述,从而形成知觉意识。如果计算机将二进制代码流表述成脑电波的流信息,并通过神经传感给大脑,则完全可以描述并引导、控制人的一切思维。简单地说,人的思维与计算机语言存在了这样一个通用的接口!

这种理论如果得以实现,则虚拟现实技术将进入新的发展领域。虽然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在对病毒未知的情况下对其做出精确判断从而预防,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过反病毒专家多年的统计、分析、研究积累的经验,完全有可能以概率方式对病毒危险进行一种分级制测定并对其使用反病毒程序,在相当程度上达到较精确地防御未知病毒的侵入。

第三代反病毒产品:

防杀兼备、万能恢复

从技术的数学模型上来说,过去、现在、将来的反病毒软件都不可能有任何理论上的超越,即无法跨越不可判定性的鸿沟,特征码也好,启发式虚拟机也好,或者兼而有之,相互配合,暂时不会有新的突破。那么,具体到反病毒技术的产品,也基本上离不开这些模式。当然,即使是从工程学的角度上来说,在相同的技术起点上如何构筑出实现方式和最终效果完全不同的实用产品,仍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

从手工查杀病毒,到早期散兵游勇式的查杀病毒,到与internet的技术接轨,直至今天担负起防杀兼备、万能恢复的第三代反病毒软件,反病毒技术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不断进步,不断诞生各种为计算机用户解忧去患的反病毒产品。从早期的防病毒卡、手动查杀的dos版软件(即第一代,代表产品有: kill、kv100、kv200、kv300、瑞星、早期vrv、早期avxx。),到在线监控实时查杀的病毒防火墙(即第二代,代表产品为vrv杀毒套装、killxx版、kv3000预览版),我们已经发现要免除病毒的灾难,仅有杀毒是不够的。

安全专家认为,真正的安全仅有杀毒是不够的,因为在电脑世界中,永远有捉摸不定的东西游离在身边。除去泛滥的病毒,系统的漏洞、硬件或软件的冲突、人为的误操作、利用bo特洛伊木马恶意进攻、电脑本身的不稳定性、黑客袭击等形形色色的安全威胁不胜枚举。所以,一个好的安全软件,仅仅能杀毒是不够的,必须把备份与灾难恢复相结合起来。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