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o总线接口_srio的端口扫描

hacker|
218

笔记本有哪些借口,分别是起什么作用

串口:笔记本电脑的串口和台式机上面的一模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目前大多数超轻薄甚至是光软互换的机器都已经不再提供串口,因为目前一般用户实在没有什么必要用到串口,不过对于经常调试网络或者工业控制设备的用户来说,串口却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而且要求机器轻薄方便移动……遗憾的是,新款的超轻薄机器中只剩下Compaq 的EVO N400C和Dell的Latitude C400(下图)在主机提供串口,其他的超轻薄机器都已经将串口转移到底座上或者索性取消串口了。

并口:除了用来连接打印机和一般的并口设备之外,并口在笔记本电脑上面往往设计为可以连接外置软驱,这种做法最常见于光软互换机型,例如IBM的T系列和Dell的Latitude CPx,C600/C610,Compaq Armada M300/M700等机型,这是让光软互换机型可以同时使用光软驱的一个好办法,这样的并口经过特殊设计,没有这种设计的一般并口当然就不能使用并口的软驱。下图就是用并口连接的Compaq外置软驱。我把这种特殊的转接线两头的接口拍摄了一张照片,大家仔细看看就明白了。

PS2接口:对于机身面积寸金寸土的笔记本电脑来说,没有厂家会安装两个PS2接口,不习惯用笔记本电脑的鼠标而要外接鼠标可以理解,要是连笔记本电脑自己的键盘都不用要外接键盘,那……你还要笔记本电脑干吗?

不过为了照顾到这些用户,除了在端口复制器或者扩展坞上提供两个PS2接口的做法(例如Compaq Armada M300的扩展坞,见下图)外,部分厂家会将主机上那唯一的PS2接口在兼容标准PS2设备的前提下加多几个针脚,然后用特殊的转接线来将这一个“PS2”接口一分为二,例如IBM的T系列笔记本电脑和部分的Acer笔记本电脑就有这样的一个选件(下图)。

PS2接口在笔记本电脑上还有一个比较“投机取巧”的作用就是辅助供电,大多数耗电比较大的外置USB设备都会随机配送一条PS2接口的取电线,这样在USB接口供电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PS2接口来辅助供电。下图就是采用PS2辅助供电线的USB外置硬盘盒。

红外线接口:红外线接口很早就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装备,在蓝牙和IEEE802.11b规范无线网卡出现之前,它是笔记本电脑间唯一通用的无线连接方式。

红外线接口按照速率分为IDRA(115200bps);ASK-IR(1.15Mbps)和FAST IR(4Mbps)。许多MMX级别的笔记本电脑都是Fast IR规范接口的了。

随着移动存储器和无线电通讯方式的兴起,红外线接口由于天生有通讯距离短,易受光、热源干扰,只能单点通讯和耗电较大的弱点,逐渐在笔记本电脑中被移动存储器和无线电通讯方式取代,现在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有许多都不再装备红外线通讯接口,SONY这样推崇移动存储器和无线电通讯方式的厂家更是在旗下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全部取消了红外线端口。

红外线通讯端口因为发展历史悠久,得到众多的操作系统支持,而且部件模块标准化的程度很高,下图就是在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中采用的标准红外线发射/接收组件。

为了减低红外线接收和发射的误码率,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在红外线发射/接收组件前面加上深红色的滤镜来滤除其他的干扰杂波,如果这块滤镜丢失了,红外线接口的传输距离会有较大的降低。

无可否认,即使是FAST IR规范的红外线接口也不能和蓝牙或者IEEE802.11b规范的无线网卡媲美,但是因为笔记本电脑才刚刚开始装备这些无线电通讯设备,普及率不高,红外线端口在临时的简单双机文件传送情况下还是很好用的,对于超轻薄机器,因为大多数没有串口,遇到使用串口通讯的掌上设备(例如手机和PDA)时往往一筹莫展,但是因为这些掌上设备大都将红外线端口作为标准装备,因此红外线端口就可以在这时作为同步或者数据传输用,虽然比较慢,但总比没有好。

总而言之,红外线端口不是常用的设备,但是有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的灵活性。

特殊软驱接口:

这种接口在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上用于外接软驱,不过也有品牌的机型(例如Toshiba)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接口在许多品牌的早期机型上面都出现过,但是由于针脚的定义不同,不同品牌的这种软驱即使接口相同也不一定能够通用的。

下图是IBM TP600笔记本电脑上的特殊软驱接口和配套的软驱。

这种接口现在还沿用在IBM笔记本电脑通用的扩展坞上。

端口复制器接口:

对笔记本电脑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能对“端口复制器”这个名词比较陌生,所谓端口复制器是通过特殊的装置将笔记本电脑主机上没有安装的接口转移到一个额外的装置上。这样可以让体积较小的笔记本电脑也拥有较好的扩展能力。

下图分别是SONY和Toshiba的端口复制器,都是通过一个扁平的多针插头引出多个主机上面没有安装的接口。

上面的都算是中型的端口复制器,来看看Dell的大型端口复制器,足有半个笔记本电脑大小。在这种端口复制器上,连红外线接口和网卡都有!

也有很多厂商使用小半块机底大小的端口复制器,主机直接放上就可以使用,例如SONY的GR/GRX系列和Compaq Preasrio系列就是如此,下图是Compaq Preasrio系列的端口复制器:

当然,还有最简单的端口复制器,其实应该叫做“转接线”贴切一点,例如下图的Acer Travel Meta350系列笔记本电脑使用的串并口复制器,通过一个专用接口来引出并口和串口,够简洁吧?

扩展坞接口:

扩展坞是笔记本电脑的专有部件,主要用于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扩展坞也兼有端口复制器的作用,一般会在扩展坞上面提供主机没有或者数量不足的端口,但是扩展坞和端口复制器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会内置光软驱,而且设计成底座式的形状,和主机用叠加的方式安装,有些扩展坞还会内置比主机音效更好的立体声音箱。

主机和扩展坞一般用专用的接口来连接,每一款扩展坞都是专用的,不同厂牌的扩展坞即使是接口相同,也会因为机身形状和卡扣的设计不同而无法使用。

下图就是Toshiba portege7200CTE的主机和扩展坞,主机是反过来拍摄的以便能够看到底部和扩展坞配合的端口(图中的红色箭头),portege7200CTE是少数兼备特殊软驱接口,端口复制器接口和扩展坞的笔记本电脑。

相比起单独连接光软驱和端口复制器,扩展坞对于超轻薄机器而言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扩充形式,大多数扩展坞都是为了弥补主机端口不足或者没有内置光软驱而设计的,但是也有少数的扩展坞可以进一步加强主机原来就已经相当齐全的功能使笔记本电脑达到甚至超过台式机的扩展能力,IBM设计的一款“夸张”的扩展坞就是一例,不但提供第二个热插拔IDE插槽,为主机增加两个PC卡插槽,甚至还内置电源适配器,带有散热风扇,最吓人的就是居然可以安装台式机的PCI接口扩展卡!!见下图:

扩展坞可以提供比端口复制器更多的功能,但是会大大增加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和重量,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VGA输出端口:

这可以说是每一台笔记本电脑必备的接口,没有串并口、端口复制器和扩展坞接口的笔记本电脑我见过,但是从来没有见过没有VGA输出端口的笔记本电脑。

原因很简单,笔记本电脑最早是为移动办公设计的,作为“商务人士”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很可能需要在做演示的时候连接更具震撼力的投影机或者大屏幕显示器,因此从最早的笔记本电脑开始,VGA就成为笔记本电脑必备的接口,时至今日这种情况仍然没有改变,虽然许多好像我这样的个人用户可能永远不会用到这个接口。

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VGA输出端口和台式机显卡的VGA接口完全相同,使用方法也完全一样,为了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和外接显示器之间切换,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有实现这种功能的切换热键。

为了让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和外接显示器同时显示,所有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都具有双头显示功能,当然,早期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显存太小(只有可怜的2M或者2.5M),在使用外接显示器时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和外接显示器都只能使用VGA(640x480)分辨率。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显卡和显存与之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可以在两个显示器上同时支持到UXGA(1600x1200)分辨率的同时,还允许两个显示器采用不同的刷新率和分辨率,甚至可以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外接显示器和外接电视三者的屏幕上同时显示。

PC卡插槽:

PC卡插槽也是象VGA输出端口一样的笔记本电脑标准装备,PC卡属于工业标准(PCMCIA规范),在许多中型数码设备和工业控制设备上也广泛应用,但是日常最多见到的还是在笔记本电脑上。

可以这样说,在USB和IEEE1394这样即插即用的端口出现之前,PC卡插槽是笔记本电脑上唯一真正支持即插即用的端口,而且因为PCMCIA规范获得广范的支持,市场上PC卡产品可谓多不胜数,为笔记本电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扩充选择。

PC卡插槽相当于台式机的PCI插槽,不同之处在于PC卡插槽是即插即用的,允许在操作系统运行中停止PC卡设备,与PC卡插槽配合的扩展卡称为PC卡,按照外形来分有Type I/II/III三种,3者的长宽度均为85.6x54mm,区别在于厚度,TypeI是3.3mm,Type II 是5.0mm;Type III是 10.5mm,它们的接口是完全相同的,都是68针,因此只要PC卡插槽的厚度允许,三种规格的卡都可以通用。之所以有厚度的区别是因为内置的设备要求不同,例如内存就可以置于最薄的Type I卡中,但是微型硬盘就至少需要TypeII或者Type III卡的厚度才能容纳得下。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都是Type II的插槽,两个Type II的插槽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容纳Type III的卡,大多数主流光软互换机型和全内置机型装备2个Type II插槽,大多数超轻薄机器都只装备一个Type II插槽。当然也有例外,比如Toshiba的Portege 3400系列就在已经非常轻薄的机身上提供了两个Type II的PC卡插槽,在超轻薄机器中绝无仅有!

早期的PC卡和插槽只支持16bit的总线,工作电压5V,速度慢而且耗电大,现在的PC卡和插槽都已经支持32bit总线(称为Cardbus),工作电压也已经减到3.3V,不过仍然向下兼容,可以支持旧标准的5V 16bit PC卡。

新型的接口

笔记本电脑的发展造就了种类众多的新型接口,主要包括USB;IEEE1394;移动存储器插槽,视频输出端口和厂商自己的特殊扩展插槽等。

USB接口:

USB接口现在可以说已经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装备,没有USB接口在这个USB外设众多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大多数新款的笔记本电脑都提供2个或者以上的USB接口来增加扩展能力,有些日系的笔记本电脑甚至提供3个USB接口,现在只有1个USB接口的机器经常会被人认为是扩展能力不足。

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往往因为特殊的BIOS设计而具有从USB接口的软驱或者光驱启动的能力,这对于超轻薄机器来说尤其常见,是新款笔记本电脑的共同特征。市场上热销的所谓“启动型优盘”就是针对这类机型设计。

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和台式机的USB接口在使用方法并没有不同,不过请注意两个问题:

1.由于外形的设计,有些机型的USB接口周围的机壳并不是平坦的,而现在的USB设备又很喜欢将主体和插头做成一体的来减少体积,这时就要注意选择你的笔记本电脑能够“正常安装”的USB设备,下图就是机身右侧的USB接口设计在斜面上的IBM X系列笔记本电脑,你必须要选择标准的USB设备才能插入。

2.许多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存在USB接口供电不足的问题,USB1.1的规范是每个端口提供5V 500mA的电量,许多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因为电源供电电路的设计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来供应外置设备,这时就会造成外置设备的工作不正常甚至系统崩溃,在市场上的许多USB外置硬盘盒因为本身设计的问题也可能耗电过大,解决的办法是使用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或者从PS2接口取电,就是用前面介绍的那种PS2口取电线。

关于USB2.0,目前只有极少数笔记本电脑装备了USB2.0接口,例如NEC的LAVIE LJ系列(右图),加上USB2.0的外设还太少不成气候,USB2.0接口现在空有480mbps的带宽却面临没有设备可用的窘境。

IEEE1394接口:

IEEE1394接口在日系笔记本电脑和DV等设备上被称为i link接口,但是两者其实是用一样的标准设计和制造,可以视为相同和兼容的接口,早期在笔记本电脑上面装备的I link接口只有200Mbps的带宽,也就是早期日系笔记本电脑上称为I link S200的接口,例如SONY的PCG-C1S笔记本电脑上就有这种接口,见下图:

现在在笔记本电脑上面装备的IEEE1394接口都是400Mbps带宽的了,日系笔记本电脑上称为I link S400,接口和之前的S200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带宽大大提高了。下图是在SONY PCG-C1XA(正好是C1S的下一代)上面的S400接口。

下图是IBM X22笔记本电脑上的IEEE1394端口:

IEEE1394接口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用来连接DV这样的数码设备进行数码视频采集(因为IEEE1394接口是DV机的实际标准),也有很多厂家开发出使用IEEE1394接口的高速外置存储设备,最常见的就是外置硬盘盒和可以转接台式机IDE设备的3.5或者5.25英寸转接盒。右图就是一种采用IEEE1394接口的5.15英寸IDE设备外置盒。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IEEE1394设备就是IEEE1394的联机线,可以用来将两台同样具备IEEE1394接口的笔记本电脑连接起来(因为大多数IEEE1394设备同时也被操作系统认成一个网卡),想象一下400Mbps的带宽下双机互联是怎样的快感吧!

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IEEE1394接口需要注意的就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笔记本电脑的IEEE1394接口都是采用体积较小的4针接口,而大多数的外置IEEE1394设备是采用6针的接口,因此你就需要一根6针到4针的特殊IEEE1394连接线(左图),此外部分SONY的DV一定需要原厂的连接线才能和笔记本电脑上的IEEE1394接口通讯,有SONY DV的朋友最好能够先试试看能否用再购买。

此外在最新的SONY笔记本电脑上还有一种带有辅助供电的新款i-link接口,它同样符合IEEE1394的规范,但是在旁边多了一根辅助供电的接口,这样配合特殊的接线使用外置光驱等高耗电的设备时就不会出现供电不足的问题,这种接口目前只有SONY自家使用,下图是摄自SONY PCG-R505DC上的这种特殊接口和配套的I link COMBO光驱。

移动存储器插槽:

随着移动存储器的发展,不同的标准之间竞争激烈,各个厂商开始在自家旗下的笔记本电脑中安装对应自家移动存储器的插槽加速自家移动存储器的推广,对应于移动存储器的4大阵营,笔记本电脑中也有4种移动存储器插槽,不过目前最多只有同时装备两种移动存储器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因为移动存储器现在还竞争激烈,谁都不愿意为对手做嫁衣裳……

1.IBM的CF卡插槽:IBM的X系列笔记本电脑装备Type II CF卡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可以使用IBM自己出品的1GB容量Micro Drive,而且可以使用各种标准CF卡接口的扩展卡。

对于没有CF卡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可用用PC卡转接器来实现读取PC卡的功能,价格低廉(大约RMB100以下),只是没有内置的方便而已。

2.SONY的Memory Stick插槽:目前已经广泛装备在所有的SONY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中,SONY的DC和DV更不用说,在SONY阵营中是“一条打天下”的局面。早期的SONY笔记本电脑不支持新版的Magic Gate,现在是所有的新出机型都支持了。

3.Toshiba笔记本电脑的Smart Media和SD插槽:Toshiba是移动存储器的“墙头草”,脚踏两只船的同时身处SM和SD两大阵营,旗下的笔记本电脑许多都装备SM和SD卡双插槽。但是请注意,这种双插槽是每次只能使用一种移动存储器的,不能两种同时使用!!

视频输出端口:这是为了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内容输出到电视或者投影机上面而设计的端口,可用方便的把精彩的游戏和DVD与家人分享,在小规模的演示中也很有用。

一般来说视频输出端口分为理论上画质更好的S-Vedio端子(是Y/C分离,也就是亮度和色彩分离传送,见下图上)和更加通用的RCA端子(见下图下)。

对于这两种端口来说,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接受笔记本电脑视频输出的电视机是否可用支持笔记本电脑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因为现在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分辨率达到UXGA(1600x1200),而大多数电视机都只能支持VGA(640x480)和SVGA(800x600)分辨率与60Hz的刷新率。这些调节选项在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驱动程序中可用调整。

还有SONY与众不同的3合1 AV输出端子,这种端子在一个4芯的插孔中同时输出左右声道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多见于SONY的GR和GRX系列笔记本电脑。见右图。SONY的这种3合1端口也广泛用于DV,所以接线还是比较容易买到的。

厂商自家的特殊扩展插槽:常见的就是IBM的UltraPort和Compaq的MutilPort;两者都是巧妙的利用了笔记本电脑屏幕顶盖上大量的空间来设计的非标准接口,而且两者其实都是被改装和加强的USB接口!两者都支持即插即用。

IBM的Ultraport:这是设计在IBM的T/A/X系列大部分机型屏幕顶部的一个扩展接口,IBM目前为这种接口推出了全角度红外线发射器,高保真阵列麦克风;Type II CF卡读卡器;蓝牙模组和摄像头5种配件,不过都卖得很贵。下图就是安装在T系列笔记本电脑上面的Ultraport摄像头。

Compaq的Mutil Port:相比起IBM的UltraPort,Compaq的MutilPort更加专注于无线连接扩展,Compaq旗下的EVO系列N400C和N600C都装有这种设计在屏幕顶盖背面的接口,只要把银色的空槽盖板取下就可用无线模块替换,使得笔记本电脑具备无线连接功能。不过由于是专用部件,比起可以实现同样价格的通用PC卡产品要贵一倍……¥#¥¥^^×^……

小结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笔记本电脑上面的主要端口,笔记本电脑设计师不但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独有端口,而且许多即使在台式机上再平反不过的端口在笔记本电脑上面都被赋予全新的功能,总得来说,笔记本电脑的外部端口就是追求一口多用和另辟蹊径的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新端口。

dsp c6670 srio message方式注意什么

1.关于DEV_ID和ASBLY_ID寄存器,SRIO User Guide文档里面说明这个两个是只读的寄存器,为啥可以做

或者要做以下操作?例程中代码如下:

/* Set the Device Information */

CSL_SRIO_SetDeviceInfo (hSrio, DEVICE_ID1_16BIT, DEVICE_VENDOR_ID, DEVICE_REVISION);

/* Set the Assembly Information */

CSL_SRIO_SetAssemblyInfo(hSrio, DEVICE_ASSEMBLY_ID, DEVICE_ASSEMBLY_VENDOR_ID,

DEVICE_ASSEMBLY_REVISION, DEVICE_ASSEMBLY_INFO);

2.关于PE_FEAT寄存器的30bit(Memory)和29bit(Processor),文档说Memory为1时,设备(我理解是

DSP本省)可以被NWrite和NRead操作,为0时不能被读写。例程中好像做了DIO操作,初始化里面

Memory=0,Processor=1,这是为什么?作为最为常用的情况,6670作为计算单元,直接和另一个SRIO

Device直连,或是连接到一个SRIO交换设备上,这两种情况下的PE_FEAT高4位如何设置?例程中代码如

下:

peFeatures.isBridge = 0;

peFeatures.isEndpoint = 0;

peFeatures.isProcessor = 1;

peFeatures.isSwitch = 0;

3.关于SRIO的设备ID。为何BASE_ID和TLM_SP(n)_BRR_0-3_PATTERN_MATCH寄存器组里面都有ID参数?DSP

BaseID有8位地址和16位地址,PE_FEAT寄存器中有选择支持8位ID或者支持8位和16位ID,当设置为后者

时,本设备作为SRIO包的destID,以哪个为准?6670支持多个1x或者多个2x(好像是要设置PLM,还没细

看),当存在多个SRIO端口时,各自的ID又是什么,是否和第一个问题有关?

/* Set the 16 bit and 8 bit identifier for the SRIO Device. */

CSL_SRIO_SetDeviceIDCSR (hSrio, DEVICE_ID1_8BIT, DEVICE_ID1_16BIT);

/* Configure the Base Routing Register to ensure that all packets matching the

* Device Identifier the Secondary Device Id are admitted. */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PatternMatch(hSrio, 0, 1, DEVICE_ID2_16BIT, 0xFFFF);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PatternMatch(hSrio, 0, 2, DEVICE_ID3_16BIT, 0xFFFF);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PatternMatch(hSrio, 0, 3, DEVICE_ID4_16BIT, 0xFFFF);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PatternMatch(hSrio, 1, 0, DEVICE_ID2_8BIT, 0xFF);

4.

/* Enable TLM Base Routing Information for Maintainance Requests ensure that

* the BRR's can be used by all the ports. */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Info(hSrio, 0, 1, 1, 1, 0);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Info(hSrio, 0, 2, 1, 1, 0);

CSL_SRIO_SetTLMPortBaseRoutingInfo(hSrio, 0, 3, 1, 1, 0);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